位置: 首页 > 动态 > > 正文

今日热议:进口冻品从复苏走向景气,北京建设发展前景长期向好

2023-01-13 20:57:16 来源:中金在线财经号

总结过去的2022年,大消费整体面临的冲击和困难或许不小。可以直观看到,消费者信心一度触及历史低位,“存钱意愿”对应显著上升。

但与之相悖的是,“消费降级”并未发生。

根据麦肯锡近日发布的报告,中国消费者认为经济放缓只是短期现象,中国消费者仍具较强韧性。


【资料图】

值得参考的观点还包括:1)报告认为,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地区能像中国一样每年新增这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未来三年有望再增7100万;2)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在选择品牌和产品时做出妥协。下图可见,中国城市整体减少5%或以上实际支出的比例与2019年持平,仍有16%的消费者选择增加5%或以上的支出。

这意味着,追求品质生活的中国消费者群体逐渐壮大且这一趋势将延续,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有所增强,逆风之下展现韧性。同时启示我们,品质消费领域或孕育着较长维度的确定性较高的发展机遇,涌现投资机会。

进口冻品行业,便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品质消费的赛道。事实上,在进口冻品行业,同样存在这种“高反差”现象,在2022年疫情频发、经济疲软等背景下,消费者需求不减反增,同时供需两侧合力支持行业趋好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进口冻品行业或许应该获得更多关注,在2023年消费、经济全面复苏预期下,期待其更好的表现。

聚焦到市场参与者,考虑多重趋势,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或更具关注价值。北京建设作为核心企业之一,亦在这一年夯实业务基础,优势或将持续兑现。

接下来,就笔者对进口冻品行业的观察展开聊聊。

进口冻品率先复苏、景气向上,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或享“硕果”

基于关键变量之一的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不妨分两个时间段来探讨。

1-11月(“新十条”发布前),疫情对消费市场短期扰动影响明显。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

反观进口冻品行业,进入年末阶段,中国肉类进口量(含杂碎,下同)同比几乎持平且呈逐步上涨趋势,11月单月创下年内峰值;进口金额方面,自6月起当月同比持续为正。1-11月,中国肉类进口金额同比实现正增长,11月单月同比增长33.1%。

核心品类之一的牛肉来看,1-11月,中国牛肉(含杂碎)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50.5%,11月单月同比增长61.4%。

整体上,进口冻品行业展露超出一般消费品的高韧性与弹性,进入下半年后持续复苏,成功追赶去年。也可见,消费升级大趋势下,以进口冻品为代表的品质消费具备强劲的市场需求,同时对疫情防控转好较“敏感”,得以率先开启复苏。

12月,伴随“新十条”发布加速消费、经济复苏,短期内大众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可能集中释放,同时考虑到进口冻品行业的持续向好趋势,预期需求端强势格局或将持续,也由此预期进口冻品行业全年表现亦相对理想。

并且,把时间维度拉长,展望2023年乃至未来,进口冻品需求端依然乐观。

“后疫情”时代正式来临,我国经济如何重回增轨是2023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值得观察的重要趋势。

目前看到,2022年末的多份重大会议文件,均对促消费、扩内需等提出明确指示。

例如12月,中央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规划,明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并提到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在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定调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具体要求包括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亦表示,明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出行生活基本上恢复常态,预计全年GDP增长会恢复到5%,而GDP增长主要由消费拉动。

可以说,消费整体的发展基础更稳、势头更好,进口冻品等品质消费领域也有望随着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消费能力增强等发光发热,逐渐形成更景气的产业成果。

另一方面,供给侧继续优化,大大提升对进口冻品需求的满足能力,合力带动行业快速回归高速的发展态势。

关键的两点在于:

其一,重要基础设施如冷链的发展得到政策大力支持。多部门积极响应《“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于2022年密集发布相关政策文件,预期促进冷链物流“跑快”,更早步入高质量发展。

其二,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奔赴”。2022年的复杂市场环境下,核心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也因此更加关注效率、降本增效等,选择拥抱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样可以看到,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如北京建设旗下冻品e港,在这一年强化相关服务能力与意识,凸显生态优势,具体留待下文分析。

比较直观的,用户数据证实着这一点,冻品e港吸引了更多中小微企业加入其平台生态。下图可见,其注册用户数呈爆发式增长,每周会员新增数量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已突破80000+。而在2021年7月,这一数字为10000+,可见这一年的成果显著。

基于相似的逻辑,或许也可以预期,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优势将继续深化,进一步放大虹吸效应,从而吸引并赋能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形成自身经营的正向循环,同时与产业发展共振。

这也是为什么说,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或更具关注价值,北京建设的优势或将持续兑现。还决定了,北京建设有机会分享更景气的产业成果。

北京建设业务坚实、继续成长,从多方位汲取发展动能

有关北京建设,具体也不妨分两个时间段来探讨。

往前溯源(2022年前),北京建设通过附属公司中冷投资自主开发了冻品e港,逐步构建线上以冻品e港为核心、线下以冷链仓储为核心,推动海外供应商到国内客户(S2B)的商业模式。冻品e港方面,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

至此,北京建设已经具有坚实而完备的平台能力,在进口冻品领域担当行业先行者、领导者的角色。

聚焦2022年,北京建设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成长。值得回顾的经营事件,包括不限于:

1)品牌主题活动圆满成功,继续突破

冻品e港旗下“828冻品交易节”品牌主题活动是反映行业发展盛况、带旺交易规模的年度行业盛典。今年,第三届828冻品交易节如期而至,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包括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多国驻华大使馆及国家行业协会的参与。

同时,本届828冻品交易节,以“捋顺供应链、服务上下游”为主旨,更加聚焦“服务”属性。中冷投资总裁宋国鑫先生在致开幕辞时亦表示,期望更好为冻品e港线上8万注册用户及冷链行业同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于本次会上,还促成了多项战略合作。如中冷投资分别同恒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黑龙江省对外贸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承顺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这些帮助冻品e港进一步提高产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在品牌、商务层面继续突破,同时可见其强化了赋能行业的意识。

2、深化轻资产化进程,转型发展提速

10月,北京建设发布公告称,转让TCIV、TCIII、常熟公司及吴中公司各75%股权,进一步落实部分工业地产资产售出。

此举措回收可观的现金收入,有利于北京建设业务模型中的减债、再投资和再分配的目标,深化集团轻资产化进程。同时,北京建设得以聚力发展,更好把握进口冻品领域的发展机遇,进入转型发展提速期。

3、整合多维资源,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例如上文提到,中冷投资与多方达成战略合作,涉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技术等不同领域,提供冻品e港平台生态发展所需的诸多要素。

此外,冻品e港亦于9月与食品农产品跨境服务统采平台暨中国预制菜产业交易服务中心携手,完成全方位资源整合,包括打通流量渠道,融合双方线上产品优势等,再度为平台生态加码。

整体上,从上述业务动向来看,北京建设在这一年更专注进口冻品发展,推动各类资源全面就位与突破,以及展露赋能行业的思维与决心。依托于此,冻品e港凸显生态优势且有望进一步深化,释放更多动能。

基于2022年的积极表现,北京建设也获得业界高度认可,例如在格隆汇“金格奖”——大中华区卓越上市公司评选中荣获“年度转型先锋”。“年度转型先锋公司”旨在表彰通过转型创造真正价值、保持创新活力并对产业变迁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评选结果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团等方式得出。

同样展望2023年,北京建设可能在行业趋好背景下汲取足够的成长能量,推动业务发展的步伐继续加快,从而吸引并赋能更多中小微企业,真正与行业共振,在景气赛道上分享长期果实,值得拭目以待。

小结

消费赛道长久存在发展机遇与空间,不同的道路,只是在于不同消费品类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在何时爆发。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品质消费或许走向中心位、取得快速发展。而民以食为天,进口冻品成为极具挖掘价值的细分领域之一。

综合供给端出现的趋势,平台型企业无疑更具关注价值,北京建设则成为值得长期追踪的观察对象。

尽管从目前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北京建设并不惊艳,但着眼于长期,于经营或是投资,都不妨对其打开一些市场想象力。

关键词: 北京建设 小微企业 同比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